23年中国海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考情分析 附参考书目、备考经验
专业介绍学院简介
学前教育隶属于基础教育中心,基础教学中心主要负责全校基础课教学的院级单位,成立于2000年4月,由计算机基础部、教育系、体育系、艺术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5个教学科研单位组成。中心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各学科带头人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在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设有 “音乐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
师资力量
李元峰教授,社科部主任,硕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 思政理论课优秀教师。研究方向:自然辩证法。
王萍,女,教授,社科部副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教育部子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教育部子课题);五年来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刘莲,女,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国际关系。主要开设的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毛泽东思想概论》等。主持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
蔡勤禹,男,教授,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社会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在《历史档案》、《历史教学》、《史林》、《中国农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学术研究》、《天府新论》等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类奖项8项。已完成教育部和省社科、市社科等项目8项。目前承担的项目有:教育部基金项目"近代以来海洋开发与沿海社会变迁"、中宣部项目"近代海洋开发对沿海城乡变迁的影响研究"、青岛市慈善总会委托项目"青岛慈善事业研究"。(更多导师请到官网查看)
招生专业目录
22年招生专业目录:注:招生人数包含推免人数,22年统招人数为7人。
初试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30%,分析论述题50%。
考试内容
(一)学前教育学导论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学前教育学基础主要包括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三)学前儿童与教师主要包括儿童观,教师观,师幼关系。(四)学前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国外学前教育目标。(五)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的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六)学前课程主要包括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七)学前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活动概述,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活动评价。(八)学前儿童游戏主要包括学前儿童游戏概述,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九)幼儿园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环境概述,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十)学前教育衔接主要包括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复试方式及内容
复试方式
复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复试内容包括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等内容。
1.笔试主要考察考生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着重考核考生的组织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2.面试面试考察项目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其中专业知识与能力占面试成绩的60%,综合素质占面试成绩的40%。
3.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采取现场问答形式。
复试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概论(一)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二、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课程的基本概念(二)课程的历史发展三、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四、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一)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二)校本课程开发五、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二)现代教学及其特征(三)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六、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概述(二)教学目标分类(三)教学目标设计七、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概述(二)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三)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八、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三)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九、教学手段(一)教学手段概述(二)教学手段的分类(三)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四)教学手段现代化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十、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因素十一、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概述(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三)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十二、课堂教学管理(一)课堂教学管理概述(二)课堂规则(三)课堂时间管理(四)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十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一)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三)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成绩的计算与使用
成绩的计算
1.复试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50%+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成绩×10%。复试各项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2.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成绩的使用
1.各二级学科(领域)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2.复试成绩不及格(小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参考书目
虞永平 《学前教育学》
推荐资料
学姐备考经验分享
背诵方法和333一样,不过这个背起来比较简单,不像333那样困难。首先把书总体过一遍,完善笔记,进入暑假后延长982的学习时间。背书的时候最好能联想实际,自己延伸一下。我背书的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和自己聊天,带着自己见习、实习的经历去背书,更好理解,而且对复试也有帮助。另外,在前期千万不要觉得这个不会考就不背,一本书一共就这么点内容,要全面背诵,后期再有针对性的背重点。
暑假前,每天抽一个小时对照着笔记看参考书,知道每一章每一节大致讲的什么内容,这一步主要是理解,有印象即可,喜欢列框架的可以随手画一下。进入7月份,就要开始背笔记啦,第一遍求精不求快,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第二遍可以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背诵,这个过程会非常非常酸爽,一旦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如果做不到每天复习多项内容,至少要把前一天的内容给复盘一下。每天晚上可以挑一个或几个题练习答题格式(比如今年默写两个名词,明天一个简答,后天一个论述)。第三遍开始就可以加快速度了,后面越来越快,11月开始抓重点背,将重要考点一一击破。
背诵建议:
1.通读参考书。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为后期背诵打好基础。2.列框架。同333一样,列出每一章的大框架,了解每章的主要内容。3.第一遍背诵。初步记忆,小标题必须背过。4.第二遍背诵。巩固记忆,第二天至少复习前一天的内容,能看着框架自己讲给自己听。5.第三遍背诵。强化记忆,加快速度,每天一章,内容多的章节(比如第五章第六章)自己合理分配时间。6.框架复习。第四遍开始,每天完成背诵任务后,先列框架检验自己是否有知识点的遗漏,再对照框架将具体内容口头表达出来,不熟悉的内容继续巩固。7.真题及模拟。利用好21年的真题,自己从重点中挑选整理出几套模拟题,11月份开始每月模拟2次,练习答题手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