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干货:读研三年vs工作三年,人生有何不同?
假如你选择读研研究生生活是这样的
研究生第一年:带着好奇新鲜踏入研究生阶段,不料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课,要么也就是一些集体活动。而且上课与本科没有两样,就是人少一些!积极一些的学生就去了实验室,把自己关起来,研究研究,发现:挺累!
研究生第二年:真正开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课题,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被师兄师姐指导,有时由于操作或研究思路不对被骂。身体虚弱就去运动,生活相对枯燥,对外交流也少了。有时被实验的失败打击一下,有时被成功刺激一下,喜怒哀乐更多以“论文”为中心。
研究生三年级:刚刚享受了两年的校园生活,不料又要找工作了!很疑惑,那什么去拼?拼什么?论文还是一道大山。
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也是满满的
一级收获:读研就是为了三年以后的就业!这个工作需要:学历+专业技能+……三年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甚至有了爱情……
二级收获:具备了硕士的知识技能,专业应用能力良好!!但找到的工作恰与专业并不太相关,此时憾言:三年前就业就好了!还好收获了爱情……
三级收获:硕士顺利毕业,拿到了文凭。但求职十分困难,没有目标,定位不清!甚至开始不用别人BS自己了,自己来就行了!
四级收获:毕业都困难,纠结于论文中。延迟吧……来不及想就业的事情!!老师别催我就业!
也会有这样的困惑
大部分人不会去做职业规划,因为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在读研过程中“被”的角色较多。
有的为了好考,还是读自己不太爱的专业,拿个文凭就好,但读研太难熬了!发现很多求职广告都是招大专以上水平。
有的为了换专业,考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但发现太难读了!
有的想做研究,但发现市场上要博士,这种苦受够了!恐惧!
有的不想从事研究,但害怕自己没有竞争力!
找工作时,还是采取“海投”,结果基本是没有“葬身之地”,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
假如你选择工作
工作后的生活
第一年:初来乍到,听说“少说多做”为妙,于是多做,什么事情都自己来,甚至成了办公室杂物员!有时不因工作而忙,而是帮别人而忙!慢慢发现工作没有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好!过着蚁族的生活,思念校园的环境,以前没水没电还可投诉,现在,只能忍受,因为没钱!(有的人可能不满工作,不到半年就做跳槽族,漂泊的日子开始了!)
第二年: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状态,有的发现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很疲倦。因此就360度换工作,又开始求职旅程;有的挺满意自己工作,开始思考怎么进步,培训、教育、绩效等都是提高的路径;有的觉得社会险恶,还是校园好,于是辞职选择考研……
第三年:这时掂量自己的工资,发现很难,蜗居和裸婚行吗?这时也发现职业很重要,因为职业的不断进步和镀金才会有经济基础!也会慢慢去给自己的5年,10年定目标了!!如果第三年还不太稳定,没有什么基础,这时日子应该很难过!
工作中的收获
一级收获:找到自己爱做的工作,慢慢去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拥有财富了,车和房都在考虑了,结婚的事情不用别人谈了!
二级收获:工作自己喜欢,但赚钱不多,工作技能慢慢积累!
三级收获:有了一些财富,能养活自己,也能给别人资助(如家人)!但工作不是自己的喜欢的!
会遇到的困惑
老觉得别人的工作好,自己的要么太累,要么没钱!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好的?
“兴趣+价值”还没搞清楚!
到底是工作还是读研呢?
这些专业适合一毕业就读研
有些专业适合一毕业就考研,实现本科和研究生的无缝衔接。这些专业在就业时,本科身份有点"底气不足",用人单位往往需要用高学历来支撑。比如:
1、自然基础学科类专业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以及分支学科。
2、人文学科专业即通常所说的文(文学、语言学)、史(历史学、考古学)、哲(哲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等。
3、与国家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新兴产业专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每一类专业瞄准的都是社会发展的最新前沿领域。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
这些专业适合先工作后考研
1、工科类专业如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等等,这些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设的,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背景,因此不太适合毕业即考研,学生可考虑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后,再返回到研究生的课堂中。
2、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但需要教师有较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获取一线教学经验。本科阶段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同学,最好能在获取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选择考研,为将来能成为既有一线教学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做好长期职业发展规划。
3、新闻传媒类专业这类专业需要到实践中去学习锻炼,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会要求应聘者有在媒体实习的经验,有几篇发表过的文章。而这类专业在研究生招生时,导师也喜欢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所以建议新闻学类专业学生应先到社会中实践,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决定是否考研。
4、财经管理类专业这类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社会需求导向也如此,因此更适宜工作后再考研。以会计学类及相关分支专业为例,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达到90%,但众多财经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与实际工作需求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先实践发现问题再读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