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五)
1. 李商隐李商隐(813 年-858 年),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辞清丽、意韵深微。
现存李商隐诗 600 多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绮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2. 温庭筠
温庭筠(812 年-870 年),字飞卿,其作品《花间集》共 66 首,他诗文词俱佳。在晚唐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他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几乎全写女人、相思。温庭筠开一派之词风,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也是“词为艳科”的第一人。
3.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4. 韩愈
韩愈(768 年-824 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 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5.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6. 欧阳修
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7. 苏轼
苏轼(1037 年-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文学创作以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今存他的诗歌 2700 多首。他打破词和诗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
8. 司马光
司马光(1019 年-1086 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9.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卷,历时 19 年完成。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10. 辛弃疾
辛弃疾(1140 年-1207 年),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的歌唱里来。与苏轼一起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