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学长 发表于 2020-5-12 17:48:52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十一)

1.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6),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1 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威尼斯》。
2.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   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代表作《死水》《七子之歌》。
3.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以及《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运用群众口语,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话剧剧本《茶馆》以独特而又精巧的戏剧结构,“小说式”的人物刻画,鲜明而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表现出巨大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 20 余种文字出版, 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同时,老舍也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4.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   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49 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5. 《茶馆》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 1956 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 50 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   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   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6. 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   在玉壶”。代表作《繁星·春水》。
7.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8. 巴金
巴金(1904-2005),祖籍浙江嘉兴,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他的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9.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 1919 年至 1924 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   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10. 《随想录》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   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从《随想录》里,人   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巴金,他开始独立思考而不再盲目听命,挣脱思想枷锁而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痛感“今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   的流毒还很深,很广,家长作风还占优势。”集中批判“长官意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