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青岛大学小学教育925强化班第一课时
本帖最后由 青大考研 于 2021-8-5 15:26 编辑大家好,我是青岛大学的学姐,今天我们进行青岛大学小学教育925强化班课程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从绪论,第一章第二章,三章内容来进行本次课程。
绪论绪论是起到介绍性的一个工作,重要性相较于后边的来说是相对弱一点的,而且之前没有在考纲之内,但是今年也不一定,所以大家还要去好好的去掌握。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一个现象问题和规律,是非常常见的观点,也非常好理解,是课程现象、教学现象、课程问题、教学问题以及课程规律和教学规律。第二个设施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设施问题它主要就是what,价值问题就是why,技术问题就是how。这两点是研究对象第三点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这是属于它的研究任务。他的任务为什么是这三点?第一,研究某个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先去知道它的规律,把握规律性。为后续的研究或者应用做准备。第二,确立价值,课程与教学论当中是有价值纷争的。课程与教学论应该为谁而服务,怎么去服务,都是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之下,就要有一个价值观的引导,所以要去确立课程与教学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第三,优化技术,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是课程和教学的最优化。怎么去答题?在答的时候把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答上,再去说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定要表明研究对象是谁,在答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后面带冒号,写完之后再去写研究任务,前面也要写上研究任务,然后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一七年抽过真题,比较特殊的是并没有在课本当中有详细的阐述,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个人搜索整理。第一章 课程概论第一节课程的概念、意义与地位。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实施方案,是实施教育计划的蓝图。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实现教育目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去选择内容去组成了课程,而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比如说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做课程的时候,一定是说把所有的东西都执着于去集中教育目的的一个实现。意义和地位在前期的时候掌握好就可以,后期不把它算作一个重点。第二节课程的历史发展1、为什么现代学校课程(也叫西方现代学校课程)会在十七十八世纪正式形成?(1)社会制度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十七、十八世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期,资本主义特点就是money,就是去赚钱,在这个时候需要去赚钱,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所以学校课程在这种推动之下慢慢的去形成。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工业革命促成了课程的现代化工业革命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像之前的古代的课程主要 以人文熏陶和道德教化为主,就会非常限制时代的发展,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加需要实用的技术,实用的知识,课程必须要进行现代化来冲击学校教育的等级性。(2)时代的状况十七,十八世纪科学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科学知识发展的推动之下,自然科学之前不受重视,之前主要学的人文学科,主要去熏陶人、去陶冶人,更加注意重基本礼仪习惯或各种道德的养成。所以在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地从古代的人文科学中独立出来,获得了合法的地位,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受到了重视。(3)现代学制的建立古代的时候,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都没有中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中等教育兴起了,在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就会从小中大联系起来,不再像之前,从小直接到大,跨越性是比较大的。课程在纵向上的连接性再执着于之前没有中等教育的情况的话,它的纵向的连贯性就会比较弱,没有办法去连接。随着中等教育的兴起,学校的整个教育系统开始打通,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小升初,初升高。因为中等教育的一个兴起,课程怎么去更好的连接,也成为了必须考虑的问题。不能还是维持之前的状况,让一些学生去学习,那么在这个时候所带来的缺陷,或者弊端,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不适性和连接性上的不足。(4)现代教学制度现代教学制度确立给现代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古代还没有学校或者学校的一个发展,只是说一些私塾,不同类型的学校。在这个时候,其实没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教学制度,没有确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更多的是集中于去教给学生知识。随着现代教学制度的确立,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要去考虑用什么教学方法,要去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去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这一整套的教学制度对课程的要求就会变得比较高。2、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重要的特征。(1) 现代课程从内容上看是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古代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人文熏陶和道德教化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取得了合法地位,还有新兴的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学校,比如本国语,外国语,历史和地理等,新型的人文社会学科也进入了学校课程,还出现了现代的体育美术和手工劳作。现代课程从十七,十八世纪就开始丰富了学校课程的领域和类型。(2)内容的进程安排在纵向上增强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在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比如说本国语,外国语,还有体育美术之间一个联系,或者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联系,这样的联系性和协调性会更加的强。(3)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是民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古代课程是具有等级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去学习。现代课程的这种显著特征就是民主,民族和科学。(4)课程实施形式越来越多样,不再单一,课堂上的活动也丰富了,还重视课外的拓展活动,教科书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3、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主要在333当中掌握,跟333去背一样的可以,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分科综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在课本上了解一下基本的点就可以。如果考的话,会更加可能在333当中去设计,因为就333有名词解释,能够去考一些。简答题,请你去回答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都有什么。把课程含义答上之后,有特点的说一下特点,然后也不用去总结。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含义。知识本位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观去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课程被称作知识本位,按词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本位课程。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逻辑,心理发展逻辑出发,突出儿童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儿童本问论,按词组织起来叫儿童本位课程。从社会现状突出社会当前需要的课程论,社会本位叫做社会本位课程。
第三节 课程的影响因素既可以考一个大的论述题也可以考两个小的简答题。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在答题的时候如果是说它考的是一个论述题的话,首当其冲的去把它的这个外部和内部去给他标明不要直接去说这个影响因素有社会,儿童,先把它给标明是外部还是内部。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1社会社会对于课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社会去需要什么样的人,课程就一定要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政治会决定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运营方向,价值的取向,你要培养什么样人是由社会的政治取向决定的,而我们的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师资丰富,都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会决定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而文化状况会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特色。社会的性质会影响到课程的性质,起决定作用,比如说古代社会,它就有古代社会的特征,等级性,人文熏陶道德教化,封建礼教。现代课程是具有现代化的民主、民生化的特征。2儿童(1)儿童观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当前人们制定课程目标,选编课程内容的重要原则(2) 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受其影响,课程组织的逻辑也不断做出调整。(3)儿童本位的课程直接把儿童的现实经验作为课程的起点和中心,比较极端把儿童放到一个最高的地位。3知识(1)是课程的本质,学的课程925本质是知识。课程课程是一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没有人类文化知识没有办法去形成课程。课程内容的纸和量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的发展状况。(2)科学文化知识的急剧增长,是当代课程改革的推动力。科学文化知识在不断的发展,课程改革也需要对课程内容做一个更为符合时代的更为明确的要求。(3)人类对于知识的探究方式影响着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经验到理性。
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和课程自身发展的规律)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级别,各级各种类型的学校和各级别学校之间的组织和比例关系。学制变化,课程一定会变化。现代课程形成之后,课程也要去调整,中等教育兴起之后学制变了,以前的小学到大学,现在成为了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制变了,课程也得去调整,才能够确保教育活动的统一性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2、课程传统历史的延续性在发展过程当中从开始到最后一直传递下来的一些东西。3、课程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4、课程自身发展规律课程自身发展遵循辩证否定的规律,不断地在否定自身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螺旋上升,不断地进步。
第二章、课程的表现形式第一节 课程计划(333当中名词解释,925当中会少一点)1、概念: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学校的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机构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指导性文件。重点是规定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各门类课程的学时数量以及开设的顺序。2、地位: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实质是基于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计划是教育构想的集中体现,是课程政策具体的、制度化了的载体,是承载课程政策信息的有形文件,是落实课程政策主要精神理念的重要渠道。2、课程计划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编撰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的依据。学校课程计划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方向,学校课程计划的研究、实践和反思,也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课程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1、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强化了法制教育,突出了当代课程计划的时代特征。2、突出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在能力内涵的丰富、能力培养的要求、学生实验操作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3、关注学生学业负担。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强调合理控制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控制周学时量,适当降低课程内容难度,并且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简了内容。
学校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包含对学校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进度安排、课时比例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需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需要,遵守教学原则,根据时间长短、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学校自身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学校课程资源状况等不断调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准备工作:1、分析国家课程政策2、分析地方课程政策和课程发展需求。3、分析学校课程历史。4、分析学校课程哲学。5、分析学生发展需求。6、分析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把握的原则1、坚持整体性原则要将全校的工作看作一盘棋,各年级相互衔接,各学科协调。2、坚持基础性原则中小学课程科目应以基础学科为主,在学时安排上优先保证基础学科。并合理安排学校的拓展深化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学校不能为表面花哨而削弱基础学科的核心地位。3、坚持开放性原则在课程计划编制中,要保留必要的机动课时,为学校留有一定的空间;学校要设置一些选修科目供学生选择。课程计划在开设顺序,学年、学期安排等方面也要保留可能的调整空间。学校要积极发挥家长和社会组织机构的作用,吸引他们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二节 课程标准(333当中更喜欢考一些名词解释)概念:课程标准是关于某课程科目的学科性质、目标、内容构成、教学与评价建议等的纲领性规定,是关于一个课程科目的内容选择组织及其教学进程安排的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特点:导向性,标准性,专业性。教育意义:关于课程内容的实质性规定、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指导教师教学的官方文本。其是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构成。 课程标准在学校中的落实。课程标准在学校中的落实,核心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选择和学业评价等方面。1、怎样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1)基于课程标准去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去制定评价标准(3)规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4)评估学生。(5)评价修正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2、怎样根据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并不是放弃教材,或者完全的阅读教材,要去把握课程标准,掌握一下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对教材进行理性的裁剪,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研究者认为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是教师进行二次开发的基本前提。这三个要素必须要去经由教师的理解,才能够去通向实施的教材,实现教材的一个二次开发,非常强调老师的重要的作用。3、怎样根据课程标准开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1)对内容标准的处理进行规划。有时候会采用不同的标准,需要进行去统一,合理规划,再去进行下面的工作。(2)进行背景研究,深入理解课程标准。(3)对内容标准细化、调试。有时候内容标准可能会比较宽泛,需要不断的调化,不断地去细致,更加的去适应学生。(4)运用多样的方法,对处理后的标准进行评论和验证。标准不一定非常适合,需要再去进行评论验证。(5)在内容标准处理的最后阶段,应该将研究的资料和结果加以总结整理,并告知不同的利害关系人。 第三节 课程资源(涉及的内容没有很多)需要自己掌握不同的课程资源,了解优缺点,会涉及到课程资源的拓展。教科书概念: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2、教科书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3、教科书是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及具体的载体。4、教科书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青大考研校——专注青岛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想要了解更多资料课程详情关注公众号:青大考研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