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考研资料] 翻译硕士百科 |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一)

0
回复
16038
查看
[复制链接]

2083

主题

2083

帖子

77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738
发表于 2020-4-26 17: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孟子

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在我国历史上,孟子第一把“教”与“育”两个字联用,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君子三乐之一。

2. 墨子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3. 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4.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 280 年—公元前 233 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著有《韩子》(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5.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6.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7.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   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8.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仁义礼智信是贯穿《论语》始末的重要思想,而“仁”又是其核心。全书共 20 篇 492 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9.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 7 篇,每篇分上下编。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11.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世纪至前 6 世纪)的诗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2. 《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13.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4. 《周易》

《周易》是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15. 《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 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 468(鲁哀公二十七年)。《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6.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 18 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 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7. 屈原

屈原(约前 340 年~前 277 年),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生活在战国中后期。

他前期的作品有《橘颂》(忠于祖国的青春誓言)和《九歌》(一组祭祀鬼神的古老乐曲)。前 304 年,屈原被流放汉北,期间作《离骚》,晚年被流放于江南之野,写下《九章》。另外还有代表作品《天问》、《招魂》、《怀沙》、《哀郢》等。

18. 《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   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9. 宋玉

宋玉,字子渊(约公元前 298 年-约前 222 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 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两人均是战国时期楚辞赋家)齐名。

他的代表作是《九辨》《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成语“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20. 《九辨》

《九辨》是宋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它在模仿屈原的《离骚》和《涉江》的基础上写成;最能显示楚骚精神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楚辞中的精品之作;它长于铺排,善于描摹,意境高远,情感悲戚凝重;大量采用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音词。诚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悲秋母题。

21.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其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史》为中心,旁及同时代各国之事,将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著名人物的精彩辞令记录下来,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性。

《左传》在叙事写人方面均达到了很高成就,为后世叙事文学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22.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23. 《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分叙周、鲁、齐、晋、郑、吴、越等国之事,反映了各国的社会政治大轮廓,展示了相关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以记言为主,语言古朴简明,人物刻画生动。

24. 《战国策》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代纵横家言论的历史散文集。

它的体例与《国语》相同,但以记言为主。由汉代刘向整理成书,全书分十二策,共三十三篇。

上接春秋,下讫秦并六国,按国别记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诸国军政大事,重于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的事迹,力在阐明一定的政治主张及斗争策略。

25.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26.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27.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 2300 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28. 《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 章在前,第 38 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 81 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9. 赋

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不仅受《诗经》文体影响,后者更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30.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考研校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4009699607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

运营中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苏宁生活广场C座

Copyright   ©2010-2022  考研校  Powered by©Discuz!  
京ICP备18034083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