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接连发文,研究生教育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年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让我们一起回顾了解下吧。
01、明确导师权责教育部明确表示,改革我国对于博士生研究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但在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教育部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
第一: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 第二: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 第三,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第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的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等情况。 第五,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的侮辱行为。 第六,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
之前有关硕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被延期毕业,甚至被导师当做免费劳动力,以至于轻生的新闻,令人胆战心惊。这项规定实施后,规范导师的权责范围,相信类似的新闻和案例会少很多。
02、重点发展专硕事业教育部明确表示,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说白了,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和扩大内需。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应该会有更多的专硕名额,但是,对于文学类的专业,比如说汉语言文学哲学这些,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
03、排查近5年的数博学位论文 对研究生质量的严抓,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体现了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决心。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该校近5年硕博学位论文,正式进行全面排查,并符合近5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04、扩大推免以及非全日制招生比例纵观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的明显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生推免生源,从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专硕针对在职人员招生更为妥贴,也更合适。
有专家表示,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