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校
|
手机版
下载考研校app
QQ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门户
Portal
考研校
考研校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考研校(前程校)
›
西南考研院校(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
云南大学
›
云大617/82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分学姐基础班开讲, ...
返回列表
[课程信息]
云大617/82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分学姐基础班开讲,速看!(下)
0
回复
7800
查看
[复制链接]
云大考研
当前离线
积分
6092
云大考研
1248
主题
1252
帖子
609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092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7-10 12: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大考研 于 2021-7-13 12:14 编辑
学姐介绍:
思思学姐,21级双非本科一战拟上岸云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初试成绩360+,617普通生物学110+,826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110+。熟悉云大617/826出题套路与解题思路,备考经验丰富。
四、
动物的体型
1、对称
不同种动物存在的多种的对称体制,对称体制是动物最基本的体系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1)无对称
一些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以及海绵动物是没有对称体制的。
2)球形对称
一些原生动物如太阳虫、放射虫、团藻。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都可把动物体分成相等两部分。最适应漂浮和滚动式的生活。
3)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纵轴(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只适应于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如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和大多数腔肠动物。
4)两辐射对称
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通常为固着生活或缓慢移动,如海葵和栉水母。
5)两侧对称
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次生性辐射对称
般认为棘皮动物的辐射对称是适应从活动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很少活动或固着的生活方式,是由两侧对称演变而来的,与腔肠动物原始的辐射对称不同,是一种退行性进化。
这里有一些原生动物的对称体制,例如海星是一种次生性辐射对称;龙虾属于两侧对称;变形虫是无对称;放射虫是球形对称。
2、分节
是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segment)。分节只见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同律分节和异律分节两个知识点,在历年的考试中,通常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而且出现过很多次。
1)同律分节
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分节方式也被称为同律分节,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象。
2)异律分节
高等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体节的分化明显,昆虫前面的一部分体节分化为头部,中间一部分体节分化为胸部,后面一部分分化为腹部。即为异律分节。
不同体节群执行不同的功能,身体分化就更复杂,各部分的分工更精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大大加强了。
分节现象起源于胚胎时期的中胚层,可能是对于运动的一种适应。
3、头部的形成
两侧对称的动物,是向着特定的方向进行运动的,它的一端向前,于是身体会发生极化。
由于快速的运动,极化的那一端是最先接触多变环境的部位,为了快速准确地反应,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会逐渐集中在这里。
动物的运动主要与取食密切相关,取食的器官也都位于头部。
4、多态现象
是指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二、
动物的发育
1、动物的胚胎发育阶段
动物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
受
精
-
卵裂和囊胚形成
-
原肠胚和中胚层形成
-
分化
-
生长
五个过程。
1)受精:
是发育的起点,指雄性配子或精子与雌性配子或卵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2)卵裂和囊胚形成
高等动物受精卵的早期发育一般都要经过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和中胚层发生等阶段。
①桑椹胚:
大小基本上和受精卵一样,可见早期的卵裂,并不伴随细胞的生长。
②囊胚:
细胞排列到表面,成一单层
,
中央成为一充满液体的腔,我们称之为囊胚腔。
3)原肠胚和中胚层形成
①原肠胚
囊
胚的一端内陷,细胞层逐渐褶入囊胚腔,囊胚腔逐渐缩小或消失。褶入的细胞层形成了一个新腔,即原肠腔。
②神经胚及中胚层发生
在原肠胚末期,外胚层特定部位的细胞内陷形成神经管,将来发育成为神经系统。此时的胚称为神经胚。
自扁形动物以上的多细胞动物进一步进化,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第3个胚层,即中胚层,中胚层的发生对动物器官系统的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2、螺旋卵裂与辐射卵裂
螺旋卵裂是不等的卵裂,存在于原口动物
;
辐射卵裂为全裂,存在于后口动物。
3、胚层
1)不同种类动物的胚层构造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形成了2个胚层,即外胚层和内胚层。两胚层动物有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在这里要注意,只有腔肠动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两胚层动物,
自扁形动物以上的多细胞动物进一步进化,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第3个胚层,即中胚层,变成了3个胚层的动物。
2)中胚层的形成:
(考过填空题)
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接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是为中胚层细胞。
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展成为中胚层。
3)中胚层产生的意义
①减少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②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强化了动物的运动机能,提高了动物在空间移动的速度。
③对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的反应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达,并向前端集中,形成头部。
④运动的加强以及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达,动物能更快、更有效地摄取更多的食物。从而,整个新陈代谢机能随之增强;
⑤此外,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机能,能提高动物对饥饿和干燥的耐受能力。
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前面的两侧对称的体制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4)体腔(中胚层的产物)
①扁形动物以下的动物,中胚层尚未产生,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
②扁形动物产生了中胚层,属于3胚层动物,但是消化管与体壁之间充满来源于中胚层的实质组织,无体腔存在,称之为无体腔动物。
③线形动物的消化管与体壁之间有假体腔(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有假体腔的动物(如线虫、轮虫、棘头虫等)称为假体腔动物。
④自环节动物以上,开始出现真体腔。真体腔(又称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是在中胚层之内的腔,内外都由中胚层产生的体腔上皮包裹。具有体腔的动物,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等,都称为体腔动物。
体腔形成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肠壁。
体腔的形成,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体腔动物有中胚层的肌肉组织参加的消化管,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也为肠的分化和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外,体腔的形成,对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原口动物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所形成的体腔是来源于原口两侧,并由生长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中胚层带分裂而成的。
后口动物是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在原肠背部两侧,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由中胚层包裹而成体腔。
这里虽然没有考过真题,但我们最好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两个形成体腔的方法。
5)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①原口动物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时期的原口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动物。
②后口动物是指原肠胚时期的原口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原口封闭了,在原肠胚的另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一类动物。
原口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
原口动物的特征为,卵裂方式为螺旋卵裂,原口形成口,裂体腔法形成体腔,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腹面,幼虫称为担轮幼虫。
后口动物的特征为,卵裂方式为辐射卵裂,原口形成肛门(口由原肠胚的另一端内陷形成),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面或表面,幼虫称为对称幼虫。
6)生物发生率
(名词解释)
生物发生律也称重演律,是德国学者赫克尔以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提出来的。它的中心内容是: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是简短地和迅速地重演其祖先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个体发育简单重复了种族发展亦即系统发育的经过。
另一种表述:
生物发生律的主要内容是指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说个体发育的过程快速而简单的重演了它所在生物类群的系统发生过程。
三、
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1、种的概念
1)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是一个类群,一个种由多个个体组成
。
2)种的标准大致有3个
①形态学标准
也就是在任何两个种之间必定有明显和稳定的形态差异。
②遗传学标准
第二个是遗传学标准,在两个种之间,它不能够交配产生杂种,如果交配产生了杂种,这个杂种则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或是具有生殖能力,但是子代不能存活或不能正常的进行交配。
③地理学标准
每一个种都有它自己的分布区。
2、种的双名法(名词解释)
种的命名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双名法命名的,双名法最初是由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即动物的学名是由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的属名和种名合写而成,属名在前,第1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在后,第1个字母不大写。
如果种内有不同的亚种,则需用三名法命名,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也全部都是小写。
种的双名法和三名法都考过名词解释,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下。
3、生物分类等级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到小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分类等级(阶元)。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可将上述等级进一步细分,在原等级之上加上总,在原等级之下加上亚。
生物分类等级:生物学将每一个物种分到一个多级的分类系统中。每一级称为一个分类阶元,共有7个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4、生物的分界及动物界的分门
1)生物的分界
不同学者将生物分为2个界、3个界、5个界和6个界。
①二界系统:林奈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②三界系统:188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把生物分为3个界,即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后者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和一些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和植物。
③五界系统(名词解释):1959年,惠特克(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5个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④六界系统: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等1979年提出了六界系统,即病毒界、细菌界、蓝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他把生物界分为3个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包括病毒1界;原核生物总界,包括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生物总界,包括植物、真菌、动物3个界。
2)动物界的分门
动物界分为2个亚界,即原生动物亚界和后生动物亚界
在之后我们学习动物的一些基本类群的时候,会重点讲原生生物还有多孔动物、腔肠动物、变形动物、轮虫动物、线程动物、环节动物、节肢、软体、棘皮和脊索动物。
3)化石和地质年代
化石是古代动、植物埋藏在地层中的遗迹。即动、植物死后,躯体被埋藏起来,在一定条件下,矿物质沉积其中,使动、植物躯体变硬、石化,而成为化石。
化石记载着地球的演化历史,也记载着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史。
地球自形成至今有45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将这一漫长岁月划分成4个大期,即4个宙,依次为冥古宙(45亿年-38亿年前)、太古宙(38亿年-25亿年前)、元古宙(25亿年-6亿年前)和显生宙(6亿年-至今)。
从6亿年以前到现在都属于显生宙,显生宙可分为3个代,即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第四纪
书上的表格比较复杂,我为大家总结的这个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