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听专业课消除跨专业劣势
我高中学理,物理、数学一直是我的最爱。来到人大学习了两年多的行政管理后,感觉这个专业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当时就产生了跨专业考研继续深造的想法。那时我的成绩在班里并不算优秀,综合成绩排中等,在综合考虑了兴趣爱好、就业前景和考试难度后,我将考研目标锁定为本校的劳动经济学专业。
大三上学期,当我定下考研目标后,就开始跟着劳动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旁听他们的专业课,并一直坚持到大四考研前夕,我从旁听经历中收获很多。
有些课程虽然可以自学,但毕竟没有跟着老师学习来得系统和透彻。在旁听的过程中,能够与目标专业的命题老师、阅卷老师近距离的接触,这些不仅能够使得在复习的过程中清晰地把握老师的出题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好好表现,与老师混了个脸熟,还能为复试中的面试带来好处。此外,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还能结识未来的师兄师姐,也能让我从他们那里获得不少备考本专业的策略和经验。
通过旁听与考试科目相关的课程,让我感觉不到跨专业的劣势,所以我建议师弟师妹们早点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这样才能决定自己该听哪个老师的哪门课程。
王粒权: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考研状元,总分432分,其中数学147分,英语78分,政治76分,专业课131分。
报辅导班是必要投资
考研辅导班的作用因人而异,有些同学可能认为心理安慰大过实际作用,但在我看来,报辅导班是一种必要的投资,尤其是当我把目标定为要考就考前几名,考个公费名额时,能够从辅导班里获得一些提高,哪怕只有五分十分,甚至两三分的提高可能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试想,几百块钱的辅导费用换来的可能是3万元的公费,值得还是不值得呢?
当时我报了万学海文的英语冲刺班和政治辅导班,尤其是政治辅导班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大。由于学理出身,我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基础,一切都是在辅导班老师的指导下起步。
为了达到自己定的目标,参加辅导班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得自己复习。大半年来,我每天坚持复习,没有节假日和周末,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复习规划,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当我把每项任务都落到实处、有条不紊地推进复习进程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踏实感让我感觉不到太大的考试压力。在我利用真题给自己制定的阶段性测评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更加强了我的自信。
■备考经验分科谈
英语:阅读是核心
我的英语基础本身并不太好,英语四级考了60多分,六级也是考了三次才考过。我将我的英语复习经验总结成一副对联―――上联:单词是基础;下联:阅读是核心;横批:背真题。单词记上几遍,阅读做上两三百篇,把每年的真题吃透,再背诵一些优美的文章和句子来应对作文,只要工夫到位,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
数学:尽早投入复习
可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往往最能拉开分距,如果数学能取得高分,将为整体成绩带来大幅度的提升。我觉得复习过程还是得多做题吧,光看不做只会眼高手低。同时要根据复习的阶段来选择复习材料,比如基础阶段和冲刺阶段所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此外,我建议大家应尽早投入数学的复习之中,因为考试临近要背的东西很多,如政治、文科的专业课等,我们必须在考前空出足够的时间来给这些科目。因此,数学需要早点着手准备。
政治:跟着老师走
我政治科目的复习基本上是跟着辅导班的老师走的。其实别看政治那么多内容,实际的重点没多少,我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研究哪些是重要考点,所以我觉得把这个工作就交给我们的辅导老师去做是个明智的选择。
专业课:争取拿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跨专业考研“信息”和“资料”最重要,“信息”包括考试变化动态、命题老师、阅卷老师、导师研究方向和重点、参考书目、复试规则、录取情况、答题技巧等,“资料”包括历年真题及答案、导师上课的课件、课堂笔记、导师论文等。对于跨学校甚至跨地区的同学可能很难跟班旁听。我觉得有几个弥补措施:可以考虑听听本校该专业的课程;可以动用人际关系找到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同学,取得专业课老师的课件或学生的笔记。如果想认识未来的师兄师姐,可以到2008年本专业复试现场去,很容易从他们那里得到第一手的考试信息和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