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有很多的励志贴是这样写的,只需三个月轻轻松松上岸等,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实不是这样的。考研的艰辛,从来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语言是无法传达出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苦与泪。你看到的心路贴,也许只用三五分钟就可看完,没注意到的是,字字背后都浸透着考研er的血泪,那不可言状的心绪外人是不会明白的,除非亲身去实践。
想起了一句歌词;“像梦一场”。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像在梦中。
高三的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高考励志文章,看到那些前辈们超乎寻常的刻苦努力,我也萌生了一种想要和他们一样用功的念头。他们大部分的归宿都是在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学校里念本科,最多的还是北大。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篇署名高策的文章,那里面有一句话“博雅塔前求博雅,未名湖前誓闻名。”17岁的我真的被这样的魄力和志气震动了,那一瞬间,我突然萌生出了“为什么我不可以考上北大?”的念头。
然而,仅仅是个念头。因为冷静下来之后我自己都明白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是极其可笑的,是异想天开的。那时候的我虽然在重点班,但是成绩并不好,心态又差,而且又沉迷于网络小说,整个高三都是倦怠无力的。在高考前一个月我就想要复读。成绩出来以后,我真的去选择复读了。抱着一种“收拾旧山河”和弥补当初不用功的念头,我进了寄宿制的复读学校,进入学校之后,我对自己特别狠,开始执行了很严格的作息,比班里的任何人都绷得紧。
就这样学了四天之后,我父亲突然通知我,我被现在的本科学校录取了,而且是一本,就在省内,专业也是我一直想读的中文系。
父母一直劝我去上大学,他们最后说服了我,主要有两句话戳中了我。一句是我父亲说我是个女孩子,年龄上最好不要往后拖。另一句是我母亲说我的心态本来就比常人要糟糕,她很担心复读的压力过大我会承受不住。
我思考了很久,最后离开复读的学校。因为我也很害怕复读的过程中我会承受不住,我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所以我选择了离开(可能也是逃避)。那个暑假我因为强烈的自尊心和我身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断了联系,在大一整整一年内我都不敢在空间里透露出我在哪里读书,因为我的同班同学们几乎都是985和211。这样的自卑心贯穿了我大学的整整四年,我从未忘记那年暑假我羞愧的脸和面对亲友询问时的沉默不言。
好在,这样的压抑下,我从未忘记当初的那个念头。反而我突然就有了莫名的勇气,更加坚定这样的一个想法。在入学之前,我就计划好自己在学校里应该怎样认真怎样刻苦怎样用三年时间补回高三的遗憾与愧悔。
进入大学之后,我并没有完成当初的计划,甚至在大一上学期我都没有去过几次图书馆。我频繁地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比赛、班委等等。我去尝试所有我可以尝试的事情。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居然能够不停地获奖,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在学习上,除了上课雷打不动地认真听之外,我并没有在课余时间学习,这也为我后来考研埋下了很大地隐患。
大二的我骄傲到极点,也自负到极点,所以我开始不停地遭遇失败和挫折。大一整一年的熬夜经历让我的身体逐渐垮下来,我的志气日渐消磨,那个去北大的念头也开始模糊,我开始怀疑,这件事只是我的异想天开。我开始萎靡不振,不再去尝试,也不去图书馆,整天除了上课就是窝在寝室里看剧。这期间,我唯一没有放弃的是上课认真听。大三我开始真正地接触考研,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于考北大中文系的巨大压力。仅仅是在准备阶段,我就几乎喘不过气来,而且这些痛苦也无法与他人言说。
大三的寒假,我正式开始准备。看了几天的专业课书,认真做了几天的笔记,然后坚持不下去了。内心总是想出去玩,想回家过年,想约上朋友吃吃喝喝。同时专业课的书我有许多是陌生的,理解不了的。这样的状态下我开始有厌学的心理。
看到文学史书就不爽的情况持续了很久,后来我只有不停地看英语,英语对我来说并不是太难,也没有厌烦的感觉,所以我秉持着“能看下去什么就看什么”的想法,不停地背单词和刷恋恋有词。在大三下开学前我结束了英语单词的复习。
大三下开学后已经是3月初,我和研友占了学校教学楼里的自习室,正式开始复习。这个时候我已经基本确定下来要考文艺学,我傻傻地抱着“文艺学报名的人少,竞争力小”的想法开始看专业课书。但是,“全国只录取一个”的事实始终像是一把刀悬在我头顶,每一天我都绷得很紧,每一天都感觉时间来不及了,时间不够用了,仅仅才3月份我就觉得书看不完了。
那时候不停地找很多经验贴,在知乎上微博上寻找那些二本三本考北大清华成功的案例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些也确实给我打了很多鸡血,但都只持续了几天。
我的焦虑感不停地上升,效率越来越低,学习计划基本上定完就忘,根本完成不了。看到有些前辈介绍的考研作息,尤其是有个清华的前辈说他每天睡5个小时,半夜3点起床看书,我看了很受触动,立刻学习他,每天强迫自己凌晨爬起来背单词。这样坚持了几天,每天都沉浸在自己很励志很努力的自我感动里,主动忽略了凌晨背单词时的效率低下和精神恍惚。
当我的身体实在坚持不了之后,我放弃了,放弃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轻松,而是非常自责,认为自己连早起都做不到凭什么考北大?全国那么多人考凭什么录取我?连早起都做不到的人还能做成什么?每天早晨六点多醒来的时候这些诘问都会在我的脑袋里闪现一遍,所以每一天早晨开始我的心情就很阴郁。
从3月到6月份,我尝试了很多经验贴里介绍的方法。但都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专业课不断受挫,上过的科目之前所记的笔记太潦草简略根本不能用,没上过的科目根本不知道对崭新的教材应当从何下手。特别是文艺学中的西方文论,我艰难地看完一遍之后,根本没有勇气开始看第二遍。
跑去问很多学长学姐,有些建议我列框架,有些建议我每天细读,我越听心越凉,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选择,不知道哪一种方式好,害怕自己选错了浪费时间。
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谴责和焦虑,这次是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智商,觉得自己太笨阅读量太小,连这些理论都看不懂,如何能成为那个唯一录取的人?我开始自我否定,碰到一点点的问题都能够让我抑郁很久,心中对报考文艺学的坚持又开始动摇了,每天都在想着“我真的可以做到么?我真的有可能考进北大么?我从来不是人生赢家,我从来不是主角,我真的可以获得这次成功吗?我凭什么能够获得这次机会呢?”。
每一个问题之后,我都没有办法给自己肯定的答案,我开始迷茫、彷徨、疑惑和无休止地焦虑,甚至开始纠结于“我是不是选错了?我是不是太天真了?我是不是想的太美了?之前那么长的时间我在干嘛?为什么从大一起我就不好好读书好好努力?我真的喜欢北大嘛?我真的可以选北大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毒蛇一样一直缠绕在我心上,以至于从考研开始准备到考研结束,漫长的一年我都没有真真正正地笑过。
终于在三月底,我对院校和专业的动摇让我无法在自习室里安心地坐下来,我想逃离那个喘不过气的地方。趁着学校没有课,星期天晚上我买了车票,坐了一夜的火车去了北京,去了北大。我跟着初升的太阳一起走进北大校园,按照从网上搜来的课表去教室里蹭课。首先蹭了一节金永兵老师的文学原理,我永远记得我在教室门口鼓了很多次勇气才走进去,而且是立刻找了一个靠门的位置坐下,满脸都是惶恐和羞怯。
在那时候的我看来,真正属于这个教室里的人,真正属于这所学校的人,他们是那么的气定神闲,那么的快乐从容。只有我,像一个乡下来的丫头,背着巨大的书包,在满堂的电脑之间小心翼翼地探头探脑。上课前,我开始尝试勾搭本科生,希望能获取一些听课笔记,找了很久,选中了一个看起来很可爱也很面善的姑娘,我开始问她有关这门课的笔记,但姑娘并不愿多说,甚至于有些不情愿地给了我她的qq号,等我后来加她好友的时候才发现,她需要验证信息,而我又无法再问她。
第一次搭讪失败。上课的时候,满教室的人都在用电脑记笔记,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就是噼里啪啦的打字声,用笔记笔记的好像只有我一个。金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全程不看课本,也不用ppt就很自然地开始讲课,没有讲稿,全程激情澎湃,非常流畅。
我不停地记笔记,很多知识都是我在大一上文学理论的时候不曾听过的。更重要的是,他并不只是在教知识,而是从文学理论延伸出来教学生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整节课下来,我真的叹为观止,那一刻我明白什么叫做差距。下课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冲出去追上金老师,拿着手机里存下来的17年刚考过的真题,冲动地问老师这些题目怎么答。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金老师就是文艺学命题人之一,只是抱着既然好不容易来了就趁机问清楚的想法。
金老师只略扫了一遍题目,就说:“这些题目都不是从书本上可以直接获取的,还得结合自己的积累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答案的。”我讷讷地点头附和,道谢之后离开了教室,去另一个地点赶另外一门课。这门课是文艺学研究生上的,教室很小,我的目标是认识这里面的学长学姐,于是在门口等了很久。
直到12点半才下课,教室门一开,我就像个人贩子一样随手抓着一个学姐就把她拖到走廊上,问她:“学姐你是考上古代文论方向的研究生么?”学姐被我吓了一跳,很抱歉的跟我说:“我不是考上的,我是文艺理论方向的直博生。”然后我就傻乎乎地问了一句:“那谁是考上的?”,学姐很友好的指了指前面一个红衣服学姐,说她是考上的,而且还大声像那个学姐介绍我,声音里都是笑意。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这个红衣服的学姐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她是研三的学姐,看到我的第一眼就明白了我的来意,立刻招呼着我说:“我们边走边说好吗?”我特别开心,屁颠屁颠地就跟上了。一路上,学姐一直微笑地听我急促地介绍自己,然后给我分享了她的经验。
这位学姐考了三次,一直坚持考文艺学,从来没有放弃。我听完她的叙述后,勇气和信心倍增,既然学姐可以有这样的毅力和坚持,那么我也可以。
我们聊了许久,在这之后,她又通过微信的方式给了我很多指导,即使每次我都是长篇大论的问她,她都没有嫌弃过我,反而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她也是我朋友圈里第一个北大中文系的人,每每刷到她的动态,我都会深受鼓舞。
到了晚上,我必须坐火车回学校(第二天还有课)。我依然记得我最后在校园里走的时候那种不舍、向往和憧憬,我多么想真正地坐在这些教室里上课、自习。也就是在那天,我很清楚地明白,没错,我要考这所学校,我必须考这所学校,我惦念了那么久,我向往了那么久,我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如果我此刻放弃,如果我因为压力大难度大而放弃,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回到学校,我开始按部就班地学习着。
暑假的时候,我经常经历着“把自己打碎了再重新装好的过程。”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我总是感受到我和北大的差距,大学前几年积攒起的信心和骄傲顷刻间崩塌,文学理论越看越难,十几本文学史越背越记不住,以前的笔记也全被我推翻了重来,工作量不断地加大,进度越来越慢,效率越来越低,连一直觉得比较简单的英语也开始出现大量的错误。
同时,大家都开始进入学习状态,每天争夺图书馆的位置都是一场恶战,夏天的炎热越来越让我心烦,同学们的背书声经常吵得我想对着他们大吼。我看着自己每天的进度与计划好的越来越远,内心充满了绝望。“文艺学只录取一个”的这把刀一直悬在我的头上,内心的自我否定和怀疑让我再一次开始动摇。
8月快结束的时候,长时间的焦虑和糟糕的心态之下我开始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并且双腿也因为情绪的原因开始发软、无法走路。
有一天清晨,当我醒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全身酸软发重,像被车轮碾过一样瘫在床上,我用尽全身力气都没把自己拉起来。这一次我的身体和大脑都罢工了。我开始大哭、尖叫。不是哭学校有多难考,而是哭自己为什么和一个废物一样什么都做不好,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住,连考研这个坎都过不去,以后的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等等。
哭完之后,我买了回家的车票。回家之后,母亲应我的要求带我去了精神病院。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我不断的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么?你就想让医生告诉你你有抑郁症么?然后呢?即便有抑郁症之后,难道就放弃了么?为什么你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总是在寻找借口来逃避?”
那一刻我明白,我内心是非常渴望医生确诊我的抑郁症,好像这样我就可以为自己考研的失败找到理由了。当我拿到医生开的药时我甚至有些荒谬的兴奋感,好像这个病是可以在别人问我考研状况时的一个挡箭牌。好像我可以把它作为我软弱、逃避、不去付出努力的保护伞。
因为我有抑郁症,所以我可以失败,因为我有抑郁症,所以我可以多睡会,因为我有抑郁症所以我只要活着就好,无须追逐更高更远的目标。那时候我有片刻地轻松,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病人,对自己放松了要求。
回到学校之后,我开始吃药,在经历了两天在图书馆吃过药睡到不省人事之后,我又一次崩溃。因为我受不了,我受不了周围的人在认真学习而我却在呼呼大睡,我受不了我在该学习的时候却放任自己逃避问题,我受不了那个我无比渴望的梦想就这样被自己亲手抹杀。我受不了自己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我受不了明明我可以做的更好却什么都不做。
在这样的心态下,每天躲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大哭已经是常态了。身边的研友都不明白我的压力为什么这么大(身边没有人知道我报考的学校),我也不敢展现自己真实的样子给他们看(怕他们嫌弃我)。后来我母亲受不了我的状态,坐火车到我的学校来说服我不要再考了。
我母亲到我身边的时候,已经九月了,即将要报名。
我经历了漫长的选择之后,终于在报名的那一刻决定了创意写作专业。当“只录取一个人”的这把刀松下来之后,我稍稍放松了些。可是考试日期一天天临近,加之临时转换专业,许多书还没有看,我的神经又绷得更紧了。
我记得那时候不断地问妈妈“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大冬天坚持在5点多钟起来?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冷风下坚持一天都不怕冷?为什么他们可以背书速度那么快?为什么他们看起来一点痛苦都没有,而我却过的这么痛苦?为什么我这么软弱?为什么我的意志力那么差?”
如果是碰到了一些挫折或者问题,我就会不停地想“为什么是我?这么多人老天为什么独独选择了我?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情阻挠我?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
几乎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在知乎上看到“从准备考研的那天起,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放弃。”这句话确实激起了我的好胜欲,那时候我已经不再奢望于能考上了,我只想不要再做逃兵,我已经走到这里了,我不能放弃,我可以犯所有的错误,但是我不能放弃。
因为放弃太简单了,考研没有人逼着你去考,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战争,只要自己说一声放弃,就不会有人阻拦。放弃、承认失败、承认自己是弱者,这些都太简单了,比日复一日地坚持简单多了。我只要离开书桌,不再逼着自己早晨爬起来,不再在深夜困到极点的时候泼自己一盆冷水,不再每日去克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就可以了。
我永远记得10月15日。在此之前我已经放任自己在床上睡了整整两日(重感冒),做了很多梦,唯一记得的是我梦到了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们,以及在梦里自己说的一句话“人生是需要自己扯平的”。
说完我便醒了,当我睁开眼的时候,我的脑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明,再不是浑浑噩噩的。我从床上跳起来,看着满屋的阳光,第一次没有责怪自己起的太晚耽误复习,而是由衷地赞叹着阳光的美。我在阳光下伸了一个拦腰,浑身都充满了活力。动作迅速的收拾好东西,蹦蹦跳跳的下楼,和邻居大声地打招呼,路过楼下的花坛时我还跟那束白雏菊挥了挥手,说了句“早上好”。这就像回光返照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兴奋什么,只是突然觉得周身的力气又回来了,脸上不再是苍白无力的,我也开始有了笑容。
时间并不容许我多想,我只是抱着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一天就持续一天的想法,抓紧时间看书。
中午的时候,我在知乎上查写作技巧,偶然翻到了高冷冷(强烈推荐)的考研经验。她也是考北大中文系,不过她比我强大的多。她的经验贴和我以往看到的不一样,内容上的重点不是强调自己多么努力,而是细致的记录了她一战时心态的糟糕和焦虑
。她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会看完的,来的及的”来安慰她自己。我看完之后,心里竟有一种“我不是一个人”的如释重负,我发现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软弱,这样焦虑,这样心态差。后来我才明白,这种轻松感,正是一种我终于“准许自己为人”的感觉。如果说在这之前,我的意志一直与身体本能对抗,那么可以说,从这天起,我开始学着与自己握手言和,共同面对考研。
后来的时间里,我不断地调整心态。不再去在脑袋里预设那个完美的自我。而是学着理解和接受本来的我。最后的几个月,虽然时间更紧张,但我却变得更加从容。
按时去吃三餐,保证营养,没有再封闭自己,会尝试着和同学聊聊天说说话。看着自己的一堆书目,并不再是抵触和“看不完”的恐惧感,而是“反正我看不完了,能看多少就看多少”的淡定(大概那个时候已经抱着必死的心了吧)。在尝试过睡眠充足后效率奇高的状态后,我再也没有苛求自己睡4、5个小时(因为害怕任务完不成所以不敢睡太久),而是放松了对大脑的钳制,随它去。
一旦有问题出现,我也尽量控制责怪自己的负面情绪的一拥而上,而是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现在应该这样做才能解决问题”(以前都是手足无措地说“我应该怎么办,到底应该怎么办”)还有的时候我尝试了冥想,每天几分钟,不停地关注自己的呼吸,注意力溜走了就再拉回来。这对专注力和意志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12月,天气越来越冷。我身上贴了好几个暖宝宝,还是抵挡不住北方的冷空气。政治、英语、专业课的压力三管齐下,一点喘息的余地都没有。
图书馆里的读书声越来越大,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相熟的人碰到也只是点头示意下。我的午饭时间越来越短,从图书馆跑到食堂再吃好饭回到图书馆最快可以控制在15分钟。同时,我的作息越来越固定,身体越来越配合,虽然越来越紧张,但是按部就班的充实感抵消了一部分的焦虑。
我开始每天在去自习的时候和楼下的雏菊打招呼,在图书馆的电梯(早晨很早的时候基本没有人)里大声地说“加油”,在洗完脸之后对着镜子里那张疲倦的脸说“你真美”,在背书的时候跟着校园广播的音乐踩着鼓点蹦蹦跳跳。背到海子的诗歌的时候,大声地在走廊里说“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当时的我不知道这些方法会对我有什么用处,我只知道,我必须尽可能的让自己充满希望和勇气。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所以也只有我自己给自己打气。很快就到正式的考试,后面有详述考试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比较消极的考研心路。我并没有那么励志,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状态,更多的研友们他们是很正常很踏实乐观地一步一步在走。而我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是因为我个人的性格和学习方式的问题。
我也是到后来才明白,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追求完美且非常容易自我苛责的人,在做任何事之前,我都会在心里预设一个完美的自我,这个自我是我根本达不到的,但是我还是会下意识地产生这样一个形象。然后在追逐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焦虑、抑郁、自责、自卑、自暴自弃、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绪。同时因为家庭、童年和高考的失败,我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害怕失败。
另外,强烈的自尊心和北大的光环一直压着我,所以整个备考过程我几乎是被消极情绪包围着。加之身边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我,况且大家也都很忙我不能总是耽误别人备考,所以我一直憋在心里,成为心病。
可以说,这一年多时间,真的不是在考研了,而是在考我自己,考验自己的意志是否可以战胜享乐的欲望以及身体本能,考验自己能不能忍受日复一日的单调,考验自己能不能全身心地专注于一件事,考验自己到底能不能学会舍弃一蹴而就的急切而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最重要的是,我想看看,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到底应该如何和自己相处。
一年多的时间,我舍弃了很多,这个过程很难受,但也让我基本保持了安静单一的环境。在这难得的安静里,我开始不断地向内探索,在各种错误、失败、选择里找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找到最真实的我。22年的时间,我一直急着往前走,我害怕来不及,害怕自己不够强大,但是我从没有停下来认真地思考,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想怎样过我短暂的一生?我很感谢,这安静的一年多,我终于清醒。
前面我有提过,我开始与自己握手言和。是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收获,人要学会自爱,才有从心底的热源涌上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人是那么自信、强大。而我做不到。我从来不爱自己,我只会埋怨、厌弃、苛责自己,我觉得她什么都做不到,身上的缺点无数却始终不知道改,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我,所以我失去了活力、勇气和自信。
直到考上北大,实现了我最渴望的梦想,我还是无法做到真正地爱自己,因为我很清楚,前方始终有一个更加完美的我,在这个我的照耀下,现在的我是多么的鄙陋。我能做到的,只是和现在的自己握手言和。我接受这样的我,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优秀、自卑、自负、懒惰等等,然后再一点点的去改变。改变自己是最痛苦的、最漫长的,因为人并不是一天就长成这个样子的,在我意识到之前,我已经是这样了,我也已经是所有可能里最好的我了。
本来我很害怕这样的心路历程会吓到很多人,或者有人会觉得不过是考个研至于么。但我仍然觉得我愿意写出来我这糟糕的一面,恰好是自己迈过了一个坎的证明。
录取结果出来的那天,我一直在想考上北大带给了我什么?就考上这件事情而言,我觉得它证明不了什么,因为考试毕竟是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人的优秀与否并不能以一次考试来证明,且即便考上后我还是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是对于我的人生,它确实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我终于有勇气回过头来认真地审视我曾经的失败,我终于愿意接受现在的我,我终于懂得我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味地自卑和羡慕,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迈过了一个坎。
我以前因为强烈的自尊心羞于提起的高中生活和高考现在却可以轻轻松松地说出来,甚至可以跟好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我曾经羞于人知的复读。当我说出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真的释然了。即使退一万步说,我今年没有考上,我也会在以后的某个阶段里获得一个结果,让我足以原谅过去的所有,包括考研的失败。我确信,会有的,一定会有的,人生本来就是起起落落,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也没有人会一落到底。我只需要努力地迈过这个坎,再继续走就好。终有一天,我可以和那个完美的我顺利会师。
加油!会看完的,来得及的,你会走下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