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0
回复
2763
查看
[复制链接]

1488

主题

1488

帖子

5332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332
发表于 2022-9-20 13: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
《教育综合(编号 333)》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五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考试要求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
1. 教育学,约 50 分
2. 中国教育史,约 25 分
3. 外国教育史,约 25 分
4. 教育心理学,约 25 分
5. 教育研究方法,约 25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 名词解释题:共 20 分,4 小题,每小题 5 分
2. 简答题:共 30 分,3 小题,每小题 10 分
3. 分析论述题:共 100 分,5 小题,每小题 20 分
三、考试范围
(一)教育学
参考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 6月。
绪论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 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设计
第三节 课程改革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八章 教学(中)
第四节 教学原则
第五节 教学方法
第九章 教学(下)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节 教学评价
第十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品德发展规律
第三节 德育过程
第四节 德育原则
第五节 德育途径与方法
第十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十五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工作概述
第二节 教师的素养
第三节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第十六章 学校管理
第一节 学校管理概述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第四节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教育史
参考书: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 7 月。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夏、商的教育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第三节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第四节 孔丘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第二节 齐国的稷下学宫
第三节 孟轲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
第二节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
第三节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隋唐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隋唐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
第四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第三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第一节 明朝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明朝的官学制度
第三节 明朝的书院
第四节 明朝的科举制度
第五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第一节 清朝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清朝的官学制度
第三节 清朝的书院
第四节 清朝的科举制度
第五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第十章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危机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兴办和西方教育观念的引入
第三节 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
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一节 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
第二节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世纪 20 年代的教育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队封建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
第三节 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第四节 1922 年“新学制”
第五节 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教会教育的变革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措施
第三节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外国教育史
参考书: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第二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年 5 月。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三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
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第一节 罗马共和时期的文明与教育
第二节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
第一节 中世纪文明的基础
第二节 宗教教育
第三节 世俗教育
第四节 中世纪大学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全人”理想的出现
第二节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
第九章 18 世纪教育的演进
第一节 启蒙运动
第二节 “新教育”的构想
第三节 教育世俗化与国民教育体制的起源
第四节 中等教育的革新
第五节 大学教育的演变
第十章 19 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第二节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第三节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四节 实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第六节 教育科学化运动
第七节 高等教育的革新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
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第三节 新传统教育思潮
第四节 儿童研究运动
第五节 综合中学运动
第六节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七节 现代教育的逆流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战后西欧国家的教育重建
第二节 亚洲国家的教育重建
第三节 非洲国家的教育重建
第四节 拉美国家的教育重建
第十四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第一节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节 终身教育思潮
第四节 激进主义教育思潮
第五节 环境教育思潮
(四)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 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三节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概述
第二节 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第三节 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第九章 知识建构
第一节 知识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
第三节 知识迁移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第三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创造性
第十一章 自我调节学习
第一节 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理论
第二节 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
第三节 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
第十二章 品德学习
第一节 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培养
第二节 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
第三节 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
第四节 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矫正
第十三章 有效教学
第一节 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第三节 教学模式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第十六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理想教师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五)教育研究方法
参考书:陈向明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年。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界说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基本类型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二节 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三节 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第四章 教育调查研究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研究过程
第三节 问卷的编制
第五章 教育测量研究
第一节 教育测量概述
第二节 教育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教育测量的实施
第六章 教育实验研究
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效度与变量控制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八章 教育质性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质性研究
第二节 教育质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教育质性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
第十章 教育个案研究
第一节 教育个案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育个案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十二章 教育行动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写作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考研校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4009699607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

运营中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苏宁生活广场C座

Copyright   ©2010-2022  考研校  Powered by©Discuz!  
京ICP备18034083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