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研招信息] 23云大研究生招生宣讲会—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0
回复
3741
查看
[复制链接]

1251

主题

1255

帖子

611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6117
发表于 2022-10-13 1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群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末,以方国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学学派和以吴文藻先生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学派汇聚于此,建构起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全球视野的学科高地,先后汇聚了费孝通、许烺光、陶云逵、林耀华、杨堃、江应樑、田汝康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建立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室”即学界称誉的“魁阁”学术共同体模式,开创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史上的“魁阁时代”,产生了《云南三村》、《生育制度》、《祖荫下》、《芒市边民的摆》、《彝族简史》、《傣族史》等一批学术经典,留下了“报国情怀、社会担当、扎根田野、自由讨论、团队精神、传承创新”的“魁阁精神”,奠定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群悠久而优秀的学术传统。

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云南大学于1981年获准中国民族史博士授权,成为全国最早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机构之一;于1987年获准设立人类学本科专业,为中国率先恢复人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于1990年恢复重建了社会学专业;于1992年获准开设立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10所高校之一。

目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建设有民族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MSW),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一个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一个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族学学科在教育部历次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





2015年12月,在推进“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建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治理模式中,云南大学整合原民族研究院、原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原发展研究院社会学研究人员,成立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学院作为学校的常设教学科研机构,内设党政办公室、团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本科教学教务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教育管理办公室、博士后人才培养办公室、资料室,以及人类学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民族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民族史研究所、边疆学研究所、跨国民族研究所、社会工作研究所、媒体人类学研究所、魁阁研究所、藏学研究所、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20个子机构。学院同时承担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教育部民族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政策研究基地、云南省民族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坚持“一流学科、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标准,秉持“教研并重、整合发展、格物致知、脩己育才、传薪济世”的理念,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学院于2001年获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设有“魁阁”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室、跨国民族与边疆问题研究室、影视人类学实验室等5个子机构,主办中文学术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CSSCI)和英文学术集刊《中国西南人类学与民族学评论》。学院于2006年获准成立云南省民族研究院,围绕云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特色学科建设需要,整合全省民族问题研究资源,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开放平台,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学校于2006年建成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并隶属学院管理,人类学博物馆占地4154平方米,展览和接待服务面积近2000平方米,现有藏品二千余件,设有“民族艺术”、“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大学人类学和民族学七十年回顾展”等专题展览。学院于2011年获准成立云南省“边疆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及其对外传播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整合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各个学科、企业等资源深度协同促进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化创新产业开发。学院于2016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合作共建“西南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与云南省民政厅合作共建“云南省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地处国家大西南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社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结合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云南大学“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推动云南、西南乃至南亚东南亚的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研究及其实务,共同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院于1998年与德国廷根科教电影研究所合作启动中国民族志电影摄影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于2006年建成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包括2个电影演播及讨论区城、20个视频点播终端、1个资料室和1个电影编辑室),从事影视人类学的影片拍摄制作和人才培养,征集、整理与存储民族学/人类学影视资料。每周组织一次观摩与讨论民族志电影的“纪录影像论坛”。2003年至今,学院学科群建立了10余个田野调查基地,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哈尼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傈僳族)、丽江市玉龙县黄龙镇南溪寨(纳西族)、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石龙寨(白族)、昆明市富民县东村乡芭蕉箐村(苗族)、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纳家营村(回族)、昆明市石林县圭山乡大糯黑村(彝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迪政当村(独龙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西山村(景颇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镇曼腊村(傣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巴朵村(基诺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布朗族)等,实习基地成功接纳了学院举办的11届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暨“全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田野调查暑期学校”,在学界师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院建有1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专业图书资料室,中文藏书达14543册,期刊182种;外文图书增至1010册,外文期刊11种,建有本专业博士后,博士,硕士论文档案。资料室已经完成与云南大学图书馆联网。




专业设置



1、宗教学




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宗教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干课程:宗教学通论、世界宗教、中国宗教、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西南佛教研究、宗教学研究方法、宗教社会学、佛教艺术研究、宗教学经典选读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传媒、广告事业、社会评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设计和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

学制: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累积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哲学硕士





2、中国少数民族史




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国少数民族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民族史研究发展现状及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社会与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经典民族志研读、中国民族史概论、中国西南边疆历史地理、中国边疆民族史料学、云南民族关系史、云南民族宗教概论、云南近现代民族史、族别史研究、西南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传媒、广告事业、社会评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设计和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

学制: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累积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3、民族生态学



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少数民族艺术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研究理论相关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技能,具有独立从事艺术教学、创作、学术研究的能力。

主干课程: 社会与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经典民族志研读、、生态人类学、普通生态学、民族生态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传媒、广告事业、社会评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设计和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

学制: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累积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4、人类学



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人类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人类学学术发展历史及学科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善于运用人类学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主干课程: 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经典民族志研读、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与实践、人类学与中国西南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象征人类学、女性人类学、传媒人类学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传媒、广告事业、社会评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设计和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

学制: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累积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5、民族学



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熟悉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各民族社会和文化,具备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民族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练运用民族学调查方法,能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主干课程:社会与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经典民族志研读、民族志方法与中国西南族群研究、民族学与人类学分支学科研究、欧亚人类学、专业英语等。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传媒、广告事业、社会评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设计和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民间机构。

学制: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累积不超过5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6、社会学



主干课程: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专业外语、SPSS软件运用、组织与社区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文献检索、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福利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基础外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坚实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及动向;具有从事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有一定听说能力。本专业研究生应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个人人格培养,掌握专业操守。

就业方向:能够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

授予学位: 法学硕士




7、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




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MSW)为适应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而设立,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专门人才。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办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十所高校之一,与香港、台湾和美国的高校之间有密切合作,目前办学质量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海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在国内社会工作界有较高的声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我校MSW硕士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高级实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业英语》、《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社区发展与规划》、《社会服务项目设计与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专业课程,并在学校督导和机构督导的联合指导下完成800个小时的实习,结合个人实习内容撰写学位论文。

就业方向: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有国家民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群团组织(共青团、妇联、工会、红十字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学生辅导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司法部门(社区矫正、禁毒防艾)、卫生部门(医务社工)、社会服务机构、企业(企业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

授予学位:修完本专业规定的所有学分,经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和校学位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后,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突出凝聚力和创新力的教学科研学术团队,共有116名教职工,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其中二级教授6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10人。学院学生规模800多人,涵盖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层次与体系。近年来,学院主办或承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次大会”、“全球化与东亚社会文化——首届东亚人类学论坛”、“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互动国际学术会议”、“东亚人类学论坛”、影像纪录、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承”——国际影视人类学论坛、第一届亚太民族学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等一系列大规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学院与比利时鲁汶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英国女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韩国岭南大学、联合国大学、美国施米内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近30所海外高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院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措施推进学术交流合作,每年邀请来云南大学访问讲学的国外民族学/人类学专家,以及应邀到北美、欧洲、澳洲、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访问讲学的专家分别在20人次左右。



培养体系


奖学金政策




奖学金全覆盖,拥有各项奖学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注我们




可以通过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官网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通知。




问答环节

问:奖学金全覆盖吗?
答:是的。

问:保护一志愿吗:
答:在公平的前提下,欢迎一志愿报考我校,也会优先考虑一志愿的同学。

问:对于四六级有要求吗?
答:需要达到正常英语水平即可。

问:跨专业可以报考吗?
答:可以的。

问:复试的流程是什么?
答:按照学院通知公告进行,可以关注一下官网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考研校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4009699607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

运营中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苏宁生活广场C座

Copyright   ©2010-2022  考研校  Powered by©Discuz!  
京ICP备18034083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