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科目 :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药学、药剂学、生物与生化药学 (全英文, 五选 二) 第一部分 :药物化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各类药物的分类并较系统地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与构效关系、药物代谢的重要途径、新药研究的方法与进展,能够写出药物的种类、名称、化学结构、化学合成及其基本用途。初步具备综合运用药物化学知识进行药物的开发研制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了解药物及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命名原则。
1. 掌握各类药物的分类、化学结构,正确写出药物的名称、中英文化学名称和结构式。(约占 10%)
2. 掌握各类药物中典型药物的化学合成、结构修饰及降解途径。(35%--45%)
3. 了解各类药物基本药效关系、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化学稳定性。(约占 30%--35%)
4. 了解新药设计及研究的各种创新性思路、新概念。了解新药发现的基本途径、药物的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掌握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约占 10%--25%)
三、主要参考教材
1.《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药物化学》,雷小平,徐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或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 :药物分析
一、考试总体要求
系统掌握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知识。重点掌握现代分离(色谱和电泳)、光谱(紫外/可见、红外、核磁)、质谱和热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了解在 GLP/GMP 环境下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验证和药品报批中对分析数据的要求。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1. 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熟悉药品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药典和几种常用外国药典的内容和特点,了解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掌握药物分析有关的统计学基础知识。(10%-20%)
2. 药物的鉴别试验方面: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方法及其选择;掌握药用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药物的杂质检查方面:熟悉药物纯度的概念及药品中杂质的来源;掌握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杂质检查中的限量表示方法和计算);熟悉药物和药品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的现代方法。药物的含量测定方面:掌握药物含量的容量、光谱和色谱分析法;掌握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内容。(30%-40%)
3. 掌握药物分析有关的常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色谱、电泳、紫外/可见、红外、核磁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40%)
4. 了解生化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制剂分析的特点和方法。(10%-20%)
三、主要参考教材
1.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David G.Watson, Elsevier Press,2012 (Third edition).
2.《药物分析》,杭太俊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第八版)。
第三部分 :生药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要求掌握生药的概念、分类、采收加工方法和目的、生药的基本鉴别、生药炮制方法和目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时掌握典型的常用生药的基本知识,包括来源、鉴别、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等。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发展及重要本草著作简介;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及 DNA 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了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中药资源的状况。
要求掌握各类天然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掌握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研究方法、生物合成途径;掌握黄酮类、苯丙素类、醌类化合物的氢谱特征。了解碳谱、二维谱、质谱在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了解天然化合物中常见单糖的种类及其氢谱特征;了解萜类、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特征。
要求了解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药在当前形式下特别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1. 掌握生药概念、分类、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生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方法及生药的炮制方法和目的;掌握中药资源的现状、开发、保护与利用及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及在生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约占 25%)
2. 掌握生药鉴定的概念和方法、显微鉴定含义及要点、理化鉴定内容及主要鉴定方法;掌握生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性和定量质量控制、生药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新技术如中药指纹图谱等。(约占 25%)
3. 掌握的重要生药的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等。如人参、三七、黄芪、甘草、灵芝、何首乌、贝母、地黄、山药、金银花等代表性生药。(约占 10%)
4. 掌握 黄酮类、苯丙酸类、香豆素类、蒽醌类化合物以及生物碱等各类型天然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约占 10%)
5. 掌握天然化合物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各类吸附剂的特点及分离化合物的基本原理,掌握黄酮类、苯丙酸类、香豆素类等各类型天然化合物的氢谱和碳谱特征。(约占 20%)
6. 了解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药在当前形式下特别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约占10%)
三、主要参考教材
1.《生药学》第七版,主编:蔡少青、秦路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天然药物化学》第七版,主编:裴月湖、娄红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
第四部分 :药剂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药剂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本任务;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重点掌握常用药物剂型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药物递送的生物药剂学原理;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与制备,并熟悉重要单元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以及重要辅料的性能;掌握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的主要类型和作用原理。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1. 药物剂型概论:掌握药剂学的内容和任务,各种剂型、方剂的概念,熟悉药典概况,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史,掌握常用药物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和制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重要单元操作和质量要求,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约 10%)。
2. 药物剂型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制剂设计的基础和处方前工作,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及其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化学动力学有关概念,影响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和解决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方法;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掌握流变学与粉体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分散系统的基本理论。(约 30%)
3. 药物递送的生物药剂学原理:掌握生物药剂学的相关概念及药物的生物药剂学特性的评价手段 (约 10%)。
4. 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掌握溶液、混悬液、乳剂、片剂、凝胶等各类剂型的特点、分类、常用辅料、制备方法(过程)及评价手段:熟悉干燥、造粒等单元操作的原理及特征。(约 30%)
5.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掌握经皮、鼻腔、肺部、直肠给药的特点,以及蛋白类药物递送的特征;熟悉各类制剂新技术的类型及特征,包括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胶体分散体统;掌握缓控释制剂的作用原理。(约 20%)
三、主要参考教材
1.《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Aulton’s Pharmaceutic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Medicines》 Michael E. Aulton, and Kevin M.G. Taylor, 4th Ed.Churchill Livingstone。
第五部分 : 生物与生化药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四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功能和体内代谢过程。掌握细胞结构、代谢、周期、通讯的基本概念以及调控机制。掌握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分析。
二、考试内容与比例
1. 基本概念: 细胞结构、细胞器、DNA-蛋白质中心法则、四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酶动力学。(20%)
2. 膜的结构以及膜转运:膜的组成结构,膜转运机制、载体蛋白以及离子通道功能。(20%)
3. 细胞能量代谢:糖、脂肪的代谢以及调控机制,线粒体和氧化磷酸化。(20%)
4. DNA 检测和克隆技术、基因编辑以及 RNA 干扰技术。(20%)
5. 细胞通讯:细胞信号传导,G 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受体。(20%)
三、主要参考教材
《Essential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精要》,原书第三版【美】B.艾伯茨等著,丁小燕等译。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