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考研经验] 2020年二本逆袭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经验分享

0
回复
12781
查看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74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74
发表于 2020-8-10 2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二本逆袭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经验分享
笔者本科是一个普通二本江西师范大学,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方向研究生,并且是我们古代史复试组复试第一,总分第一笔者当时也是硬着头皮自顾自的看书,如无头苍蝇一般,所幸运气还好,也算是考上了。所以,现在自腆着考上的身份,希望能给有志于北大中国史的同道们提供一些可能的经验和教训。

志向
考北大历史系最最重要的不是别的,就是志向。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着以学术为志业的志向,是否愿意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坐冷板凳好好读书。因为北大对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要求十分严格,复试也必须提交论文以及研究计划才能参加,所以如果想要报考北大历史系,那么你首先必须要弄清楚自己是否愿意做研究,是否愿意以此为自己的志业。
初试准备
北大没有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但是北大几乎所有历史学基础课程的课程大纲、课件、课后阅读书目都在其历史系网站上有,北大的古代史也有超星的公开课,但这里还是有一个先后顺序和安排,笔者就在此简要的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陈寅恪先生的著作。
陈寅恪先生想必对历史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此处就不赘述了(如果到决定考研时都不知道陈寅恪先生,那就或许可以考虑换学校了,因为如下所述,陈先生对于北大考研相当重要。)因为民国时陈先生常年在北大任教,并且北大现在最引以为傲的中古史也是由陈先生的学生周一良、王永兴先生开创,算是有学统传承,再加上陈先生在学术界本身的重要地位,北大就对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著作特别重视。

在16、17两年的考题(具体可参看附件中的近年真题)中可以说是直接拿出陈先生著作或者重要的学术观点要求你加以评述,而在其他年份也都有间接的涉及。考虑到北大没有指定参考书的这么一个情况,熟读了陈寅恪的先生的著作就无疑是押题了。尤其是比起课件中开出的数量庞大的参考书目,陈先生那么几本书真是显得弥足珍贵。但陈先生的书又是公认的以难读著称,所以希望诸位有意报考北大的同道可以耐着性子读完。尤其是陈先生那几本中古史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这四本一定要好好读完,最好能多读几遍。而这就是第一优先级的书目。
2、北大的公开课和课件
北大前几年将他本科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录下来发到了超星学术视频上,很容易找到。因为北大的出题非常具有指向性,所以了解他们的课程就十分必要。比如15年曾经考过一道题,比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和“王与马共天下”的异同并指出原因,而这道题在视频课中邓小南先生就有提到过,而且相对课件来说,老师的讲解更加具有问题意识和指向性,这就非常适合去进行复习和把握。

但是因为北大的公开课只录了古代史,而且还只有隋唐到明清段,对于没有视频课的部分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课件了。目前来说北大有相当多的课程的课件在他们的历史系网站是有的,基础课程如通史类是全部都有,笔者的建议是先把课件看完,把他们老师教学中的基本脉络厘清。因为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教材,对于北大的教学来说都是辅助性的,只有先了解了他们教学的基本脉络,才算是抓住了主线,才算了解了北大学生的受训练情况。而且在课件中,都会有一些考试中会碰到的比较偏门的知识,比如16年的名词解释参军戏和岐山周公庙,前者属于艺术史范畴,后者更是关注度不是很高的考古遗址,在教材和大部分的学术专著甚至课程参考书中都不会有。但是这些在阎步克老师的古代史课件和他的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课件中都有,而且他们也成为了考题。所以,上述这些是第二优先级。

3、古代汉语
北大每年的翻译占分都非常高,近两年都占到了100分,而如果基础好的人这个是可以拿全分的,所以古代汉语必须要重视。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我经验不多,因为笔者本科学校太渣,本科阶段都没开古代汉语课,都是自己拿着王力的那四本《古代汉语》看,有时查查那本《王力古汉语字典》,自己基础并不好。总而言之,这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完全依靠自己的积累,笔者今年的翻译题中就有两个字词翻译没翻译出来,一个是“离经辨志”,一个是“阡”,白白丢了14分。此外,北大的邵永海老师和南大的高小方老师在超星视频上都有古代汉语的课程,可资参考。这是第三优先级。
4、北大老师的学术专著、论文以及编的读本、丛书。

如上所言,北大的研究生考试倾向性十分明显,即偏向于考他们自己老师的东西。所以北大相关老师的学术专著、课程参考书等等同样也是需要阅读的。但是因为这个量十分的大,势必很难在一年时间内读完,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读北大老师编的一些读本。北大那边老师之前给本科生编了一套读本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到史学史,几乎所有的都有,名称也就是最朴素的《古代史读本》、《近代史读本》。而且这套读本有导读和扩展阅读篇目,非常适合入门者阅读。其次,北大那边曾出过一套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虽然是普及读本,但是学术性也非常强,尤其是其中主要的政治文明卷,都写的非常好,尤其是秦汉卷《波峰与波谷》更是卖断了货(好像今年北大出版社会重版)。而且因为是普及读本,都写的比较简要,同时,学者的一些观点也十分突出,非常适合备考记忆。

在阅读完以上书籍后,再选择一些北大老师的专著来进行阅读即可,这些在课件上都会有,故此处不加赘述。能全部读完是最好,如果不能全部读完,那么至少教授级别的老师的专著得挑至少一本来读,比如14年考的汉代郡国并行制的背景和17年汉、晋、元、明皇亲分封的背景,无疑都是指向陈苏镇先生那本《春秋与汉道》中对汉初郡国并行、东西异制的背景和成因的论述。此外,大家尤其要关注北大老师的学术动态,即他们在你备考那一年出了什么新专著或者长篇的重量级论文,很有可能今年的考题就会与之相关。比如今年考了袁世凯的问题,而尚小明老师就是在16年连续发了几篇有关袁世凯的文章,所以,这个也请大家务必注意。这是第四级。

5、真题。
北大从13年开始的真题都在附录中,详情大家可以自己参看。北大的真题重复率不算低,如13年的名词解释李秀成在15年重复出现,尤其16、17两年的题目变动很小,都有一道评述陈先生的观点的题,而论述中国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关系的题目更是一模一样。所以多熟悉真题自然有助于你押题和了解北大的考法,但是如前所述,其真题的来源其实就是他们的课程和老师的专著,尤其是前者。所以真题固然重要,但是这中间可以深挖的却不多,故列于此。

答题技巧
分割线
如上所述,北大的题目学术性非常强,那么同样的,对于答案的要求也是希望能比较有学术性。而且在这中间,老师们尤其喜欢看到的是你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因为你能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就代表着你有着独立和批判的思维,这个其实是老师最为看重的。在现代检索技术的帮助下,历史学者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纯的机械式的记忆,在这个基础上,你的思维和观点就显的格外重要。所以在答题时尽可能给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格式上,如一般文科答题一样,尽可能分层,让条理清晰,有概念则先加以解释,知道学术史则先加以简单回顾。最后一定不要忘了进行一定的总结,哪怕只是一句话。

报录比和分数线
分割线
北大历史系今年的报录比接近40:1,具体报名人数是454人,招收12人,已经成了北大最热门的系,远超法学系的11:1和中文系的20:1(北大的招生计划和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在其网上有公布,诸位可自己一一查验)。去年历史系报名人数还只有280人,今年算是猛增了将近一倍,具体原因无从得知,笔者也是查自己的初试成绩的时候才知道,算是吓了一跳。不过如果选定了考北大也就不必过于担心,毕竟每年都有不少弃考的,所以看上去人数很多,但是你的对手不一定有那么多。

有关分数线,今年分数线是345,不过那是因为世界史分数改的比较低,而划线又是整个历史系一起划的,所以就降低了。不过从中国史的复试情况来看,仍然是380分。从这一点来说,北大的分数线作用不大,主要的还是看排名。比如今年中国史大概对外招7个人,那么你就必须要是10名左右才有希望参加复试,不过这一点也是挺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知道成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参加复试,不必浪费时间。

复试
分割线
北大的复试对于学术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提交论文和研究计划才能参加复试,所以如果你要报考北大,那么最好要早点准备好论文。而复试过程中,老师也对你的学术思维特别看重,虽然笔者并不知道老师的评分标准,也不知道他人的表现,但是笔者在今年的复试中,对于老师提的一些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就某些专著中的个别观点向老师提出了疑问(因为那本书就是当场的老师写的),而我却拿到了很高的分数,换言之,还是如上所言,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
其次,英语口语也需要重视,因为北大初试占百分之50,复试占百分之50,口语额外占3分,因为初试总分500分,换算成总分的时候也就直接除以10了。那么,那些初试比你高了10分、20分的对手实际上也只高了1、2分,而这1、2分完全可以从英语中找回来,比如笔者这次口语是2.8,对手很多只有1分左右,那么我就领先了很多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口语是在专业面试中间进行,由专业的老师用英语来问你问题,很多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所以,在练习和准备的时候,必须要刻意的准备一些专业英语的训练,不然到时候的的状况可能真的就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个问题都听不懂。

写在后面
总而言之,北大历史系的对于研究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学术素养和学术积累特别看重。而这种素养却并不是几个月的备考可以养成的,所以,希望各位同道们能尽早开始准备,多看书、多思考,虽然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是那样的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显得弥足珍贵。最后送一句陈寅恪先生的话共勉,“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考研校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4009699607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

运营中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苏宁生活广场C座

Copyright   ©2010-2022  考研校  Powered by©Discuz!  
京ICP备18034083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2479